12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了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仪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来自全国的35所高校代表及28所科技馆、博物馆代表共同启动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捐赠。
这一重大举措不仅彰显了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人才培养,是比亚迪实现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王传福深知人才培养是比亚迪发展的重要支撑,卓越的人才队伍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比亚迪通过支持教育事业,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教育接力”。
始终肩负社会责任
教育慈善基金是比亚迪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举措之一。
启动仪式上,王传福表示,如果没有科教兴国战略,就不会有比亚迪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今天,比亚迪感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感恩各大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比亚迪捐资30亿聚焦教育慈善,用于高校奖学金及新能源技术科普,助推中国科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据了解,比亚迪将联合全国百余所高校设立奖学金,奖优励先,助力国家培养更多卓越人才。发布会上,已正式启动首批35所高校奖学金合作。
此外,比亚迪还将向全国主要的科技馆、博物馆和部分学校,捐赠新能源车技术科普展具,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启蒙和普及,助力培育下一代工程师。首批将有28所科技馆和博物馆与比亚迪达成合作。
社会责任是比亚迪发展的重要使命。比亚迪设立30亿教育慈善基金是其社会责任担当的集中体现,背后更是其助力中国科教事业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更多卓越人才蓄势赋能。
由此可见,人才无疑是比亚迪最为核心的驱动力,推动着比亚迪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路疾驰。正如王传福多次公开表示,“人才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
人才是宝贵的财富
比亚迪对于人才的重视,体现在其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战略布局上。
而对于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比亚迪有着一套独特的解题思路。据官方介绍,比亚迪敢用应届生、重用应届生、培养应届生。从1997年至今,28年以来,比亚迪从未中断应届大学生招聘。官方数据显示,近两三年,比亚迪招收应届大学生数量超过5万,今年的硕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发人才占比接近80%。目前,比亚迪超过一半的高管和技术骨干从应届生培养而来,拥有数量庞大的近11万工程师。
这一发展过程中,比亚迪曾于2017年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启博士后人才培养。在近7年内,比亚迪逐步形成了深圳、重庆、西安“三站四基地”的博士后培养格局,联合全国15所一流院校、35个一级学科,邀请包括3名院士、10多名长江学者在内的超1000名一流导师,累计培养了将近1600名博士后。
目前比亚迪博士后在站人数近1400人,在站规模全国第一,出站留存率高达100%。这为比亚迪攀登新能源技术高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也正是基于此,比亚迪先后推出了多项颠覆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系统、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等。
与之匹配的是高额的研发费用。根据财报,今年1-9月比亚迪研发投入达333.2亿元,同比增长33.6%。在A股超5300家上市公司中,比亚迪研发费用排名第一。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600亿元。
除此之外,比亚迪社会招聘方面同样迅猛。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员工人数超90万人,在A股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坚定不移地人才战略,将有望推动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持续发力,为全球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