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市场增速迅猛 国内车企争相布局

来源:财经网作者:闫祺2024-05-23 19:34
导语

2024年我国含增程式在内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将贡献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纯电动汽车高增长后,插电混动后来居上,已成为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增长动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94万辆,同比增长32.3%,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而插混车型销量为111.5万辆,尽管仍不及纯电动车型,但增速却高达84.5%,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WechatIMG478

图源:比亚迪官网

此外,据Counterpoint研究机构发布的电动汽车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乘用新能源车(纯电+插混)的销量同比增长18%。其中,纯电动车同比温和增长7%,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强劲,涨幅达46%。

据中国经营网报道,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委副主任姚春德表示,“发展插混技术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汽车引领世界的必由之路。”

为何车企看中插混市场?

插电混动车型在政策上得到了多方面的扶持。首先,这类车型能够享受免征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在一些限牌的城市,插电混动车型还能享受送牌照的待遇,这使得那些既想拥有燃油车般的加油便利,又希望避免续航焦虑的消费者,将插电混动车型作为了首选。从企业层面来看,插电混动车型在碳排放积分算法中能够正向拉平企业的平均碳排放积分。

此外,据界面新闻报道,研究分析师Abhik Mukherjee指出,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消除驾乘者的里程焦虑,而且价格普遍与同级别的纯电车型相当或更低。

目前,国产品牌插电混动车型基本都具备较长的纯电续航里程,普遍能够达到100公里左右,甚至有些车型能够达到200公里左右。这样的续航表现在日常短途通勤中非常实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大部分出行需求。同时,随着插混车电池容量的增大,原本少见的快充也纷纷出现在插混车型上。进一步让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中更加便捷,也更容易接受插电混动车型。另外,油耗也会进一步降低。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很多车企之所以选择混合动力路线,是因为该路线更赚钱,可助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受零部件供给不足、原材料价格波动、价格战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新能源乘用车企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现阶段混合动力汽车较纯电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按电池组价格900元/kWh20计算,PHEV动力总成系统成本可较纯电低30%左右。因此,混合动力路线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国产品牌插混技术快速发展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2024年我国含增程式在内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将贡献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近期国内车企集中发布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奇瑞汽车WLTC综合续航里程标准能达到1400+公里,WLTC工况下,风云A8远航版纯电续航达到106km公里。长安启源发布“可插混可增程”数智AI电驱2.0。

WechatIMG479

图源:东风风神官网

搭载东风马赫电混PHREV的车型东风风神L7,续航达到2000km。上汽集团主推的DMH超级混动系统可让车辆对工况响应的运算速度提升50%。长城汽车通过打造Hi4-T将混动与四驱技术强绑定,可以很好解决和改善新能源越野车的短板和缺陷。

此外,据比亚迪官方介绍,将在5月推出第五代DMI插电混动技术。

由于国内车企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展相对成熟。相关技术已开始对外合作。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表示,在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因技术所限采取“用市场换技术”,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后,外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差距明显,采取入股中国车企来掌握技术平台、开展相关合作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芦勇近日也表示,“未来,上汽集团的下车体平台、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都将会对外合作,外供对象会有一些外资品牌。”

据芦勇透露,上汽计划向德系车企输出他们的DMH超级混动技术。这一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荣威品牌上,且已经研发了近15年,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市场。

WechatIMG480

图源:上汽集团

此外,有消息称,丰田在国内的合资公司,未来两到三年,要导入插混动力,技术路线不会延用丰田原有模式。而是有可能采用比亚迪的DM-i技术,涉及车型大约有2到3款。

随后丰田回应称:目前没有确定性的官方消息,丰田一直保持开放的技术合作态度,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主要集中在BEV(纯电动汽车)领域,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

据中国经营网报道,姚春德表示,“插混技术在中国有强烈的用户需求推动。美国市场习惯大排量发动机,没有研发动力;日本市场认准发展HEV和氢能;欧洲市场由于国家小、城市街道狭窄,用户对续航和补能的痛点不突出,缺少对插混产品的刚需。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为车企发展插混技术提供了天然的‘沃土’。”

文章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济网、中国经营网、澎拜新闻、界面新闻等。

编辑:安安

相关新闻

新闻爆料

010-85657396
最新推荐
交通运输部:4月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8.2亿吨 同比增长3.5%

数据显示,4月,交通运输经济延续今年以来...

沃尔沃汽车金融增资至10亿

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

  • 热门排行
  • 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