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丨车圈该不该“内卷”

来源:财经网作者:彭鑫2024-06-19 20:56
导语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已达到11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成为中国的第一经济支柱。

近日,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拉开序幕。该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100多名全球汽车领导者齐聚重庆,围绕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新投资赛道、供应链发展、海外出口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和探讨。

18051718442139_.pic

图源: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官微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已达到11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成为中国的第一经济支柱。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今年4-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已超过50%,同时在终端上险的渗透率也突破了50%,首次超过燃油车。

在面对“内卷”、价格战等当下一系列热点话题时,车企掌门人都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以及其所代表的企业将会如何应对。

对待“内卷”态度不一

多家车企掌门人对“内卷”这一现象,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透明公平的竞争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李书福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经取得的电动汽车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受人尊重。”他还说道。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则认为:卷是一个自然规律,不要焦虑,积极拥抱才能从竞争中走出来,原来手机品牌几百个,到现在优胜劣汰剩下几家,家电企业也是一样的。产能过剩才有竞争,有竞争才卷,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可以诞生。

屏幕快照 2024-06-15 下午5.06.52

图源: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官方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认为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他说道:汽车行业卷流量卷出了四个“老汉”,卷是“良币驱逐劣币”正常过程,是让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好方式,未来10年,必将会有更多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呼吁业界在竞争中不忘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领域。李斌认为,"内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他强调,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应该是集体的,而非单一企业的独奏。他指出,"一荣俱荣"是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共同繁荣而非单一企业的胜出。

价格战是否可取

除了“内卷”以外,各车企掌门人和高管还对价格战就行了讨论。

“在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下,价格战是最常规的竞争手段,完全不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但只会打价格战也是没有未来的。我认为下半场的主战场应该是技术战,上半场遗留下来的续航、快充、电池安全等还有待于继续突破。”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CACS 2024)上说道。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认为汽车企业打价格战,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取。他表示:卷价格没问题,这是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决定的,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同时他也提出担忧,“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企业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对税收、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将带来不良影响。”

屏幕快照 2024-06-15 下午5.05.53

图源:广汽集团官微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健康的竞争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无休止的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有人统计过,去年平均市场零售价、终端成交价,比前一年下降大概接近15%。今年1-4月份又下降了10%,这是什么样的力度,两年市场终端的成交价下降了25%,这也是举世无双的,放眼过去,是没有的。

不过,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则认为:比亚迪的降价是有规模化基础的,比亚迪的销量是友商的20倍甚至30倍。两三年前新能源汽车纷纷涨价,我们也涨价,因为供应链问题,因为电池原材料问题,因为补贴退坡的问题。

“而且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这两年降成什么了?不能涨价的时候言之凿凿说电池、原材料怎么样你涨价,电池、原材料这两年爆跌,为什么不降价呢?电池、原材料这一块成本的下降,为什么没有在产品的定价里体现出来呢?扪心自问一下,这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他还说道。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认为,不打价格战不可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行为,但是打价格战我们认为以牺牲价值作为价格战的前提是不可取的,应该在对应的价格里给消费者创造最优的价值,这才是最优解。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中国品牌在不断的崛起,实现了中国品牌在科技进步、在成本优势上的价值体现。

内容综合自论坛官方资料及各企业官方资料

编辑:安安

相关新闻

新闻爆料

010-85657396
最新推荐
交通运输部:4月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8.2亿吨 同比增长3.5%

数据显示,4月,交通运输经济延续今年以来...

沃尔沃汽车金融增资至10亿

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

  • 热门排行
  • 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