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即将成为吉利的全资附属子公司。
日前,吉利发布公告称,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的全部股份。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图源:港交所官网
吉利认为,此次私有化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强化市场竞争力。
截至美东时间5月8日收盘,极氪的总市值为66.24亿美元,不及上市首日接近70亿美元的市值也大幅低于其A轮融资后的130亿美元的估值。
相较于其它在美上市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的美股市值为88.94亿美元;理想为275.92亿美元;小鹏为186.24亿美元。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认为,私有化后的极氪,能够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干扰,提升决策效率,不再受美国股票市场规则的诸多限制,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制定战略,实现长远布局。
双重考验
去年5月,极氪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
上市首日极氪股价高开高走,开盘价为26美元,盘中最高触及29.36美元,最终收盘报28.26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4.57%。
此后,股价持续走低。
据界面新闻,有汽车行业投资人表示,长期以来,依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的极氪并不被视作一家科技公司,而是重资产模式的汽车企业,这在美股难受青睐。
目前,极氪正面临业绩和销量的双重考验。极氪CEO安聪慧曾表示,力争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图源:极氪官方
今年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23%,累计销量为16.53万辆,离71万辆的年销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中,极氪品牌累计销量为5.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度为17%;领克品牌累计销量为11.04万辆,完成全年目标的28%。
极氪品牌4月销量为13727台,同比下滑近15%,环比下滑11%。同期,零跑汽车交付41039台,小鹏交付35045台,理想交付33939台,蔚来交付23900台。
对吉利的影响
中金公司认为,极氪私有化让吉利的现金流压力变得可控。极氪并表后将显著提升吉利新能源业务占比,推动港股估值重构。
公告显示,吉利目前持有极氪65.7%的股份,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剩余全部股份。公开数据显示,该价格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3.6%,较过去30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均价溢价20%。
截至2024年期末吉利汽车现金及等价物超400亿元,依据公告进行计算,总收购对价需要22.4亿美元约合162亿人民币,占比不到40%。
据界面新闻,一位汽车企业财务负责人称,美股上市公司在退市过程中,需确保小股东获得公平对价,否则会易引发中小股东的集体诉讼。私有化公告后极氪股价大涨,说明中小股东希望能够以更高价格出让股份。“但吉利汽车会权衡收购价格,并不一定愿意以高溢价回购。”
自《台州宣言》发布以后,吉利内部进行了多次整合。
去年10月,独立运营的几何品牌正式并入吉利银河,后者从新能源产品系列升级为独立品牌,主攻10-20万元的主流新能源市场。
图源:极氪官网
11月,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后者51%股权划归极氪,主攻20万元以上市场的新能源市场,前者主攻30万元以上的市场;整合后双方砍掉20%重复车型规划,极氪聚焦纯电,领克侧重混动。
今年1月,翼真(LEVC)和雷达正式并入吉利汽车集团;形成“吉利、银河、雷达、翼真”四大品牌矩阵,覆盖轿车、SUV、MPV、越野、皮卡全品类。
4月,吉利正式剥离电池业务,出售目前持有的所有吉利欣旺达股权。并整合旗下电池业务,将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并成立吉曜通行公司。
除了产品线的调整,吉利控股还开启了轮值总裁制。
首任轮值总裁为吉利控股集团CFO戴庆,并非与汽车业务相关的负责人。
据界面新闻消息,一位接近吉利体系的人士透露,选择财务出身的戴庆来担任首任轮值总裁,核心目的仍是想要赋予他更大的权利,顺利完成集团内部合并,以降低费用率和提升运营效率。
张翔认为, “回归一个吉利”的背后,是吉利对品牌布局的反思与调整。前些年投资热潮席卷,多品牌战略盛行,但随着资本逐渐冷静,多品牌战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品牌分散导致资源无法集中调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发展活力。
“极氪已成功培育壮大,私有化退市能避免资源分散,充分利用已有的海外市场经验与资源,优化集团的资本配置。”他还说道。
内容综合自界面新闻、企业公开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