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车企将“智能驾驶”的表述更改为“辅助驾驶”。
据新消费日报,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走访多家热门新能源品牌门店发现,除极少数门店仍以“智能驾驶”为宣传口径外,理想、小米、蔚来、阿维塔、小鹏等多数车企门店在宣传产品时,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
5月1日,理想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在社交平台发文介绍理想L6智能焕新版,关于智驾的描述变成了 “辅助驾驶”。
同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文,使用的也是“小米辅助驾驶”的宣传口径。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三人死亡。据当时小米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目前,小米汽车也将官网“智能驾驶”的介绍更改为“辅助驾驶”。小米SU7关于智能驾驶的表述已变更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及SU7 Max变更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图源:小米汽车官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智驾事故不断,降低了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同时,目前部分车企夸大、虚假宣传智驾技术,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公众安全,避免消费者过度信任智驾功能,这也是有关部门选择在此时介入的重要原因。
智能驾驶迎来强监管。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图源:工信部官网
同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出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呼吁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车企也正在积极转变。
4月27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联合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汽车、北汽、阿维塔、赛力斯、奇瑞汽车及中汽中心,共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其中提到营销透明,倡议全行业实事求是地宣传,明确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让用户清晰地知道和理解各自车型的真实能力。
岚图汽车CEO卢放也曾表示,目前所有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辅助驾驶,仅是在限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并非完全自动驾驶,责任也是由厂商和驾驶员共同承担。现在声称已经具备L3级能力的产品,更多是宣传噱头。
“在智能驾驶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迈进的过程中,汽车企业不能只谈体验而忽略安全,离开安全谈智驾是本末倒置。”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说道。
内容综合自新消费日报、中国消费报、各车企官方资料等。